每年過年,我都會買上幾塊豆腐,不僅是因為它的寓意“都富”,更是因為從小到大,對豆腐的那份熱愛,幾天不吃豆腐就想的不行。記得小時候過年挺講究,蒸饅頭,蒸包子,炸肉丸,腌臘魚......一進入臘月,家家戶戶都忙碌了起來。過年做豆腐也是我們農(nóng)村老家不可缺少的,是老一輩留下來的習(xí)俗。
計劃第二天做豆腐,前一天,父母就會挑選黃豆,剔除干癟壞掉的,選擇個大飽滿的,然后將其浸泡在水里。第二天早晨,父親用井水將已經(jīng)膨漲的黃豆清洗干凈,然后用扁擔(dān)挑去豆腐坊加工。父親往往天一亮就去豆腐坊排隊了,因為做豆腐的人實在太多了。父親去加工黃豆,母親就在家做準備工作,洗好紗布,清洗大鍋,準備好稻草,母親說稻草燒的溫度正好。加工過的豆?jié){是不需要再次過濾的,在加工的過程中已經(jīng)把豆渣分離。
豆?jié){放在鍋里要煮開,在這過程中母親是不允許我們亂說話的,不然會遭到一頓呵斥。燒好豆?jié){后,點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。點鹵可是技術(shù)活,點鹵的好壞,不僅關(guān)系到出豆腐率,而且還關(guān)系到豆腐的老嫩及口感。點鹵后的豆?jié){漸形成豆腐腦,這是我們最喜歡等待的時刻,舀上一碗豆腐腦,配上自制的辣椒醬,真是絕絕子。豆腐腦形成后,適時將豆腐腦舀進攤好的薄布的竹筐里,做到四周厚薄勻稱,然后用筐內(nèi)布裹嚴并用石頭壓緊。讓筐內(nèi)凝固成的豆腐去水。幾小時后,搬開石頭,打開紗布,就是白嫩嫩的豆腐了。切上一塊,配上小蔥,又是一道美味。
在沒有冰箱的年代,父母會把做好的豆腐切成一個個方塊,放在鐵桶或瓷缸里,加入井水沒過豆腐,天天更換新的井水,用井水“養(yǎng)”起來,用這樣的方法,豆腐能放置好久。隨著時代的變遷,經(jīng)濟的發(fā)展,過年已經(jīng)很少有人自己做豆腐了,我們懷念的不僅是童年時豆腐的味道,更多的是懷念那時的情景。(卞紹娟)
|